中文人生意义量表 (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, C-MLQ)

西方心理学对人生意义(Meaning in life)的实证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,特别是伴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,对人生意义的研究更是出现了复兴的势头。人生意义被认为是心理幸福感(psychological well-being)的重要成分和/或来源。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,人生意义在缓解考试焦虑,疾病应对,压力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,而且生命意义能够持续地预测心理健康。

人生意义量表(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)是美国学者Steger等于2006年编制,用于测量人生意义的两个因子: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求。前者是指个体目前所体验和知觉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程度,后者指个体积极寻求人生意义或人生目标的程度,各含5个条目。该问卷在美国和日本大学生样本中表现出良好的信效度。

刘思斯等人引入了Steger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(MLQ),并检验该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,最终形成了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,为国内生命意义感的研究提供了测量工具 。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的具体内容见下表:

1、我正在寻觅我人生的一个目的或使命。
2、我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。
3、我正在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。
4、我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。
5、我正在寻觅让我感觉自己生活饶有意义的东西。
6、我总在尝试找寻自己生活的目的。
7、我的生活有一个清晰的方向。
8、我知道什么东西能使自己的生活有意义。
9、我已经发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生活目的。

修订后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有9个项目,包含生命意义感(1、2、3、4、5)和寻求意义感(6、7、8、9)两个分量表。生命意义感 (the presence of meaning,MLQ-P)分数越高,表明被试感觉自己的生命和存在越富有意义、目的和理由。寻求意义感(the search for meaning,MLQ-S)分数越高,表明被试正在越努力的寻找自己存在的理由或生命的意义。

来源:刘思斯, 甘怡群, 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.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, 2010. 24(06): 第478-482页.

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各评价指标

(1) 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了2个因子,分别是生命意义感(MLQ-P)和寻求意义感(MLQ-S),累计贡献率为57.22%,项目负荷在0.579~0.829之间。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结构的有效性(卡方=43.81,GFI=0.94,AGFI=0.90,NFI=0.93,CFI=0.97,IFI=0.97,RMSEA =0.066)。

(2)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.71,2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.81和0.72。

(3) 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用社会期望量表(MCSD)、未来取向应对量表(FCI,包括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2个分量表)、正性负性情绪量表(PANAS,包括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2个分量表)、自评抑郁量表(SDS)、自尊量表(SES)、总体幸福感量表(GWB)作为校标。

其中,MLQ-P与SES、GWB、正性情绪、预先应对、预防应对、MCSD呈正相关 (r=0.19~0.59,均P<0.01),而与SDS、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(r=-0.50,-0.18,均P<0.01);MLQ-S与预先应对、预防应对和正性情绪正相关 (r=0.20,0.31,0.15,均P<0.01)。

结论: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、效度较好,但仍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检验。